在美國,教育被視為一種可以改變個人命運的力量。因此,學生和家長通常會非常注重教育的品質和價值,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獨立思考、創新能力和社交技能等。
家長與學子們心中的「美國夢」為何能如此歷久不衰? 大都會國際教育為您分析以下幾點 :
美國教育更注重學科的多元性和綜合性,並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各種校外活動,全面發展他們的興趣和技能。美國教育認為只有讓孩子廣泛接觸,才有自我探索的機會,進而啟發學生的潛能、挖掘未來發展的可能性。而學生除了有廣泛的選修課程可選擇之外,如果對某些課程較不感興趣,可以在完成基礎課程後自己決定是否要繼續修讀,由此更體現了美國教育所著重的自主性。
台灣目前的義務教育為6到15歲,教科書內容為全國統一的課綱;美國的義務教育則是不同州別有不同的規定。
在美國,教育管理是州或地方政府的責任,而非聯邦政府。不過,聯邦政府教育部可以通過控制教育基金來施加一定程度的影響。
美國學生有法定義務在公立學校接受從小學到12年級的教育;即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4年,分公立、私立兩種,大部分是公立學校,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制,確保所有學生都有機會接受基礎教育。公立中小學校一般免費或半費供應午餐,學生由校車定點接送。通常,18歲才可以畢業,但是許多州允許16歲以上的學生離校。
除了上公立學校,家長也可以選擇在家教育孩子,或送他們去教會或私立學校。私立學校憑藉其獨特的教育特色和課程設計,吸引來自各地的學生,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經歷,並加強其大學升學的準備工作。
在美國,教育管理是州或地方政府的責任,而非聯邦政府。不過,聯邦政府教育部可以通過控制教育基金來施加一定程度的影響。
各州在教育政策上的獨立性促進了多樣化的課綱設計,一些州可能採取新穎的教育模式。例如,佛羅里達州推行嚴格的教育問責制和測試政策,而加州則更加強調包容性和創新性教育。
高中畢業後,學生們可以選擇上公立或私立大學。公立大學從聯邦或州政府接受經費,也接受其他途徑的資金,但大多數的學生在畢業後仍需償還學生貸款。私立大學的學費通常比公立大學還高。許多學生會在進入大學和學院前進入職場或軍隊以賺取學費,美軍和許多私人企業也會補貼職員的高等教育學費。
美國有很多大學。從360多年前移民美國清教徒於1636年9月創建了全美的第一所大學——哈佛大學後,美國的高等教育繼承了歐洲古老大學如英國的劍橋大學及牛津大學的傳統。發展到今天已有2600多所頒發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四年制大學。兩年制的社區學院則多達3400所。
2009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中的教育指數將美國的教育水準列為世界第21。目前有7,660萬的美國人正在接受教育(從幼稚園直到大學都包括在內)。美國的許多高等院校也非常有競爭力,無論是公立或私立的。全美保守估計有約3,400所大學。
著名高校包括常春藤盟校成員,另也有史丹福大學及麻薩諸塞理工學院等等,為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樞紐,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慕名前來升學。
高中畢業後直接進入大學
這是最常見的升學途徑。學生在高中畢業後,可以直接申請四年制大學(undergraduate programs)。美國的大學學位通常分為學士學位(Bachelor's Degree),包括文科、理科、商業、工程等專業。進入大學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標準化測驗(如SAT或ACT)、高中成績(GPA)、推薦信和個人陳述來進行申請。
社區大學到四年制大學的轉學途徑
美國有許多社區大學(Community Colleges),提供兩年的學位課程,通常以副學士學位(Associate Degree)為主。學生可以在社區大學完成基礎課程後,轉學到四年制大學繼續深造,獲得學士學位。這條路徑經濟實惠,對於希望降低學費成本的學生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預科或準備課程
對於一些國際學生或成績未達標準的大學新生來說,預科課程(Pre-University Programs)提供了額外的學術支持,幫助學生提升英語能力、適應美國的學術環境,並準備大學學習。這些課程通常包含語言訓練、學術寫作和專業領域的入門課程。
研究生教育
對於完成學士學位的學生來說,進一步的升學途徑是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包括碩士學位(Master's Degree)和博士學位(Ph.D.),通常需要在特定領域進行更深入的學術研究或專業訓練。進入研究生階段的申請通常需要提供大學成績、標準化測驗成績(如GRE或GMAT)、推薦信和學術研究計劃。
專業學校
除了傳統的大學和研究生院,學生還可以選擇進入各類專業學校,如法學院、醫學院、商學院等,這些學校提供針對特定職業的高等教育培訓。進入這些專業學校通常需要相關領域的學士學位,以及通過相應的入學考試(如LSAT、MCAT、GMAT等)。